![]() |
圖片取自網路 |
最近黃色小鴨在台灣造成一股朝拜旋風,聽說在高雄估計有390萬人次造訪參觀,臉書上每天都可見朋友跟小鴨合照打卡。黃色小鴨因為造型簡單可愛,饒富童趣,有療癒人心的效果使得牠游到各地都受到大家的喜愛。高18公尺,長25公尺,寬15公尺的黃色“小”鴨,聽說在大陸的名稱是“大”黃鴨,似乎比較切合現實的尺寸。黃色小鴨其實一點也不小,但是為什麼大家還是叫他”小“鴨呢?
我的感覺是大家看待這隻鴨子的造型與顏色所引發的聯想、所勾起的童趣記憶才是稱呼牠為“小”鴨的原因,而非真正的尺寸,精神上的意義已經遠大過實質上的尺寸。將一個小孩造型的玩偶放大一百倍如同黃色小鴨一般,大家可能還是會稱呼他“小孩“,這似乎是一樣的道理。
身為整形外科醫師其實每天也都在處理”大小“問題,到底怎麼樣才是算大,怎麼樣才夠小。尺寸問題是個考量,比例問題也很重要,像穿衣服一樣,同樣的尺寸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大小其實沒什麼一定標準,端看從什麼角度看它,就像黃色小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