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眼周構造有個簡單的比喻,眼框骨就像是眼球住的房間,上下眼皮就是大門,眼球很重要,也很脆弱,所以除了眼框骨架保護外,房間裡還需要軟墊保護眼球不受碰撞受傷,房間裡的軟墊就是眼內脂肪,除了前方以外,這些脂肪布滿眼球四周。
當人站立的時候,眼球便壓在下方的脂肪上,下眼皮、眼皮肌肉以及眼皮筋膜(orbital septum)則會擋住脂肪前凸的力量。這就像我們(眼球)坐在沙發椅墊(脂肪)上時,沙發椅套(下眼皮、肌肉以及筋膜)會限制住椅墊內的棉花,不讓棉花跑出來一樣。
當下眼皮以及筋膜鬆弛時,便擋不住眼內脂肪的前凸,在下眼皮與臉頰交界處便可以看到凸起的眼袋。因為當眼球下壓時會讓下方脂肪受力而前凸,所以當人平躺時,眼球轉向後壓,眼袋自然就變小甚至不見了。所以常常在熬夜的隔天可以看見眼袋變得明顯,眼袋的出現也很自然得給人很累、不健康、或是年老的刻板印象。
手術改善眼袋有許多方式,最通俗的分法就分為「內開式」跟「外開式」,內開顧名思義就是從眼皮內側下刀,傷疤從外觀看不見,能夠將眼袋脂肪移除或轉位,但是無法處理眼皮、肌肉以及筋膜的鬆弛,若是這些組織過度鬆弛,內開式的眼袋手術會使眼皮鬆弛的情況更嚴重。
「外開式」眼袋手術除了能夠將眼袋脂肪移除或轉位以外,也可同時處理眼皮、肌肉以及筋膜的鬆弛,甚至能做到眼皮的拉提,雖然傷口在外側,但是可以巧妙的隱藏在下眼皮睫毛處,若是處理得宜,日後的疤痕很難被人發現。
手術方式雖然看似大同小異,但手術設計的細節必須量身訂做,譬如脂肪移除的多寡,脂肪轉位移後的位置,切除皮膚的寬度,另外眼袋手術可以配合中臉部自體脂肪移植達到整體臉頰外觀的提升。
內容僅為療程衛教醫療資訊之分享介紹僅供參考,診療實際案例取得病人同意,使用治療前後影像做為衛教之輔助圖片,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提醒您,本資訊無法替代醫師親自問診,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任何療程與效果及風險均應以醫師親自診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