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一張臉需要從各種角度著手:下巴的比例,嘴唇放鬆時牙齒露出的程度,笑的時候牙齦露出的程度,咬合的情況是如何?是不是跟下巴後縮相關?中臉跟下臉的比例如何?顴骨寬度,突出的程度如何?……。分析這些條件之後就是選擇治療方式了,整形手術能夠調整臉型的方式有哪些?手術能改變的安全範圍又在哪裡?綜合這些,最後才能決定若要達到最佳效果,所需的手術方式是哪些。每張臉都是獨特的,需要各別的評估,即使是類似的臉,每個人審美觀不同、需求不同,所以解決方案也不同。
從術前的評估來看,這個案例有幾個可以改善的地方:
1.中臉部過寬
2.顴骨過突
3.笑時牙齦外露太多
4.嘴唇閉合困難
5.咬合不正(二級咬合)
6.下頷後縮
7.下巴後縮以及過短
分析問題之後就可以針對各個問題選擇最合適的手術。
問題 1. and 2.
中臉寬度跟顴骨的問題,可以利用顴骨L型截骨術,同時減少顴骨側面寬度,並將顴骨最突出的部分往內上方移動,可讓中臉部位的視覺效果更集中,使眼睛和鼻子的T字部位更容易成為臉部的焦點。
問題 3. and 4.
嘴唇閉合困難的情況在此案例雖然不算太嚴重,但因為她不喜歡嘴唇放鬆時嘴巴太過張開的樣子(她覺得呆呆的),因此習慣用力閉合嘴唇,反而造成下唇前突,下巴肌肉緊繃,給人很嚴肅或是生氣的感覺。利用勒弗氏(LeFort I)截骨術並減少上頷骨的高度,可使上排牙齒露出的程度減少,從此改善笑時露牙齦的程度,並改善嘴唇閉合困難的問題。
問題 5. and 6.
此案例因為中臉比例明顯大過下臉,若只是利用墊下巴(植入物)的方式並不能解決下頷後縮的問題,只能改善下巴後縮,且容易使比例已經過小的下半臉便得更尖細不自然。利用下頷骨雙側矢狀截骨術後將下頷骨前推,可以真正解決下頷後縮的問題,並同時改善咬合。
問題 7.
在解決以上問題後,下巴的長度和前突程度是調整臉型最後畫龍點睛的一步。此案例可利用自體截骨使下巴前推並延長。將下巴前推可使下唇與下巴連續的曲線更柔和,下巴更立體。延長下巴則可以改善下巴過短的問題。
整體評估臉型,分析可利用手術改善的地方,以目前技術,可以利用一次手術便解決以上問題。
內容僅為療程衛教醫療資訊之分享介紹僅供參考,診療實際案例取得病人同意,使用治療前後影像做為衛教之輔助圖片,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提醒您,本資訊無法替代醫師親自問診,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任何療程與效果及風險均應以醫師親自診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