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骨|正顎
![]() |
削骨|正顎|下巴截骨|雙眼皮
|
目錄
各種整形外科手術能夠明顯的改變一張臉的外觀,再經由許多報章雜誌以及媒體的推波助瀾,所塑造的形象上整形外科手術似乎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一張臉。也因此門診常常遇到許多人拿著手機指著螢幕上的明星或是網紅的照片說要整的跟他(她)們一樣。
整形外科手術確實是可以針對臉部的特徵可以做不同程度的改變。削骨手術、正顎手術可以改變臉型與咬合,隆鼻手術能加強臉部中軸的立體感,雙眼皮手術能放大眼睛的比例,還有更多整形手術能夠針對不同的部位做改變。
當然,人體結構有其先天的限制,每個人的條件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健康安全也必須兼顧。在這個基礎之上,整形外科手術能夠改變外觀的程度還是有其極限。
整臉規劃|削骨手術
整型外科手術設計上會考量所謂的美形單位(aesthetic uint),意思就是將臉部分成好幾個區塊,針對各個區塊做手術設計,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對於人臉的觀察,一定是看整張臉的感覺,所以在手術前我會習慣對於臉部做整體的規劃。
全臉改造的手術設計包含了眼、鼻、臉型、下巴等手術。這些不同的手術都是我常在操作的,因此可以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條件與需求,做出整體的搭配。這些不同的手術中,比較常在手術前會聽到的就是:『削骨手術好可怕!要切骨頭。』。
什麼是削骨手術?
臉型手術(facial contouring surgery),在台灣通稱為削骨手術。是利用手術改變臉骨的形狀,達到臉部輪廓的改變效果。主要是改變顴骨、下頷骨以及下巴部位的輪廓。削骨手術確實是要手術截斷骨頭,或是去除掉部分骨頭,或是將骨頭做3度空間上的位移。但在一開始手術設計時,就會將骨頭周圍重要的組織例如神經或是血管做分離並且保護。因此在標準操作時,只會很精準的削切掉計劃中的位置,不會傷到其他組織,因此不需過度擔心。
削骨手術的效果
削骨手術之所以許多人想做,最大的原因是能夠達到許多人要的小臉效果。東方人常見的寬大臉型,通常伴隨橫向寬大的顴骨體(眼睛下外側),延伸到顴骨弓(臉的外側),或是外展的下頷骨角(腮幫子)以及厚實的下頷骨體(下巴兩側),這樣的情況最適合做削骨手術。
臉部輪廓變小的同時,也會有五官放大的感覺,會讓臉部的精緻度提升。
另一個效果我認為也很不錯的是會讓臉部感覺變得較為柔順,可親性較高。
削骨手術的術後恢復
另外就是一般人的印象是骨頭很硬,因此截斷骨頭聽起來很可怕,會很痛,但其實臉骨手術術後主要是“腫”與“脹”的感覺,並”不會有刀割般的痛“,而且術後臉部脹地不舒服的感覺只會持續幾天。並不會有像四肢骨折一般的疼痛。
術後腫脹一定會隨著時間過去,顴骨削骨手術的部分以我自己的手術經驗來看通常術後就不太腫,精準一點的說是手術後的第一週自己覺得腫,但不認識你的人看不太出來,手術最後的效果一般需要1-3個月才會慢慢出現。至於下頷骨削骨術後的前兩週就會比較明顯的腫脹了,但戴上口罩就可以完全遮住,最後的效果也是1-3個月慢慢出現。
雖然口腔內有手術傷口,術後飲食不會受太大的限制(與正顎手術不同),因此不用過於擔心。第一週因為口內傷口尚未完全癒合,建議避免過於刺激性的食物,一個月內避免吃需要用力啃咬的食物。

削骨手術後立即
削骨後是不是不能被碰撞?
削骨手術術後確實應該避免臉部的碰撞,但也不需過於擔心害怕,一般的日常生活不會影響術後臉骨的恢復,例如睡覺時側臉睡在枕頭上。若是包含顴骨削骨與下巴截骨的削骨手術,待術後3個月骨頭癒合,便能恢復正常的臉骨骨骼強度。
術後可能的併發症
最常見的是術後感染,因此手術中以及手術後醫師都會利用各種方法預防感染。除了醫療上幫助以外,自身的抵抗力很重要,感染比較容易發生於體重過輕、睡眠習慣不良以及有抽菸習慣的族群。因此術後很重要的是盡快恢復正常作息,足夠的飲食以及口腔清潔,這樣可以幫助傷口癒合,自然也會加快消腫。
口內疤痕在術後1-3個月會較為緊繃,術後的自主按摩能加速口內疤痕軟化以及臉部消腫。
臉部表情不自然會在1-2周後改善,主要是因為臉部或是嘴唇腫脹所導致。很低的機率會有顏面神經暫時麻痺的情況,若是真的出現也會在3-6個月恢復。
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
在合理的期待下做適合的術式,用對方法就能健康的變自然美。術前的評估跟溝通十分重要,整形手術並非上街買衣服,穿了不適合可以退還。除了生理的條件以外,心理的條件也一樣重要。有任何疑問,寧願術前多次與施術醫師溝通,與施術醫師有相同的認知,才能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內容僅為療程衛教醫療資訊之分享介紹僅供參考,診療實績案例取得病人同意,使用治療前後影像做為衛教之輔助圖片,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提醒您,本資訊無法替代醫師親自問診,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任何療程與效果及風險均應以醫師親自診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