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比例的評估有許多公式,最基本的便是將臉分為上、中、下臉的三分,上臉部指的是髮際線至眉心、中臉部為眉心至鼻子與上唇的交際、下臉部則是上下唇及下巴。根據醫學教科書上所謂的臉部黃金比例,這三部分最理想的比例為1 : 1 : 1。然而因為上臉的長度容易因為髮型而改變,所以這個比例著重的是中臉與下臉的比例,理想上是 1 : 1。另一個簡單的公式為上唇 : (下唇+下巴),根據黃金比例的理論,最理想的比例為 1 : 2,也就是下唇+下巴的長度應為上唇的兩倍。然而這樣的黃金比例是否與現在的價值觀相同呢?
我們從韓國、中港台以及日本蒐集了各20位共60位當紅女星的正面照片分析中臉與下臉部的比例,以及上唇與下巴的比例,結果發現三組的差異不大但趨勢相同。20位日本女星中臉 : 下臉的比值平均為1 : 0.93,也就是下半臉部較小。中港台與韓國這兩組中臉 : 下臉的比值相近,平均為1 : 0.99,同樣也是下半臉部較小,只是程度沒有日本女星來的明顯。至於上唇 : (下唇+下巴) 的比例,日本女星這組下巴最小,比例為1 : 1.69,中港台這組居中,上唇 : (下唇+下巴) 平均為1 : 1.72,韓國女星下巴平均較長,上唇 : (下唇+下巴) 為1 : 1.75。總括來說,在亞洲女星的臉形比例,下臉部的長度稍小於中臉部,但兩者很接近。至於下唇+下巴的長度則明顯小於上唇長度的兩倍,與傳統的黃金比例相差甚多。
對於臉部特徵的偏好,存在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時代中,例如非洲人偏好飽滿圓潤的臉,跟我們亞洲的審美觀便大不相同。又譬如經常被拿來舉例的唐朝與漢朝,環肥燕瘦極端不同的審美觀,說明了美在時代潮流中並無一定標準。這麼說來上述的研究結果與傳統觀念雖然很不一樣,但卻是可以理解的。小下巴的美麗標準,看來目前在亞洲正流行,這樣的審美觀,並不會因為專家、學者的理論而改變它的方向。這是一個地區性的潮流,而我們正處在其中,而未來潮流會如何去,沒有人會知道。